银行理财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资管形态,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资管业的排头兵和生力军。作为连接近31万亿元理财资金与实体经济的重要桥梁,银行理财行业在支持科学技术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方面肩负重要使命。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正式提出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其中科技金融位列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体现出国家对科学技术创新的格外的重视,近年来金融支持科学技术创新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银行理财子公司将如何用好资金优势,发挥好“桥梁”作用,把握好金融的政治性和人民性要求,既为助力科学技术创新,服务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赋能,又推动居民财富实现保值增值?近日,中银理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党贵接受了《金融时报》记者的专访。
《金融时报》记者:科学技术创新已成为中国推动经济高水平发展的核心动力。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企业的融资需求迅速增加。您认为,理财公司该如何把握新形势下的业务发展机会?
黄党贵:我认为,一方面,银行理财公司要积极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注入到国家科学技术创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中去,努力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以金融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助力科技强国建设。理财公司要紧跟行业转型发展政策,围绕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重点前沿领域,加强科学技术创新行业投研能力建设,深入研究科学技术创新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规律特点和融资模式,通过发行各类风险等级相匹配的打理财产的产品,不断加大对新质生产力、科学技术创新领域相关资产的挖掘和配置力度,为这一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另一方面,理财公司要注重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平衡好“资产”和“资金”,在保障科技强国建设,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同时,与广大投资者共享我们国家的经济转型发展的红利。科技金融核心目标是要支持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推动“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的融资成本、融资久期以及融资模式各有特点,也就有不同形态的投资标的和投资品种。从投资者需求来看,随着居民财富的不间断地积累和投资理念的逐渐成熟,科技资产的供给,为更多的投资者提供了多元化配置的选择,让更多的投资者能够有机会触达长期增长潜力的投资领域,同时实现企业自身的成长和投资者收益的提升。
《金融时报》记者:能够正常的看到,目前理财资金以支持投资科技型企业发行科学技术创新公司债券为主,而在权益类资产配置、长期资金市场业务和产品服务体系建设上,在探索耐心资本、实现全生命周期陪伴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您认为接下来理财公司该如何进一步探索支持科技创新?
黄党贵:结合理财公司业务特点,理财企业能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健全科技金融组织体系,强化科学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根本,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是科技金融发展的基础和核心。理财公司要不断推进金融科学技术人才的吸收和培养工作,努力完善科技金融人才选拔培育机制,夯实科学技术人才储备。不断提升人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时,要重点引导干部员工树立和践行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风险观,把高质量发展当成首要任务,积极完成科技金融相关任务要求。
二是完善科学技术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建设,以差异化产品体系服务各生命周期科技型企业。产品是竞争力,理财公司只有在科技创新领域建立品类丰富、期限完备的产品货架,全面提升“产品-客户”适配度,才能做到有效引导更多耐心资本和长期资金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同时,要提高理财服务质效,针对科技领域客户,深度挖掘客户需求,细化产品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财公司要利用好母行的强大优势,做好金融资源的协同和接力工作,不断优化产品服务类型,做好与生命周期阶段相适应的综合化金融服务,努力为科技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是强化科技创新投研体系建设,加大科技资产配置力度。投资是落地点,在助力科技创新方面,理财公司要利用自身优势,推动投研一体化,充分发挥理财资金在一级、二级市场投资的灵活性,通过配置科创债券、科创股票基金以及助力科创行业发展的非标等形式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适配的配置组合。同时,也要积极探索与市场化创业投资机构的合作模式,进一步探索银行理财支持服务资本市场的新路径,打通理财资金稳健投资股权类资产的堵点。
《金融时报》记者:科技创新行业往往由于政策形势多变、行业轮动快、技术更迭新等原因导致资产价格波动相对较大,这就对追求安全稳健的理财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您认为,理财公司如何统筹发展与安全,构建全方位科技金融管理体系?
黄党贵:要建立适应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管理体系,金融是媒介,科技是硬核。第一,中国银行在集团层面制定了支持科技创新全链条、全生命周期产品服务方案,从产品服务体系、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以及保障机制方面,协同集团各类成员单位共同做好对科创企业的金融支持。
第二,中银理财以科技赋能投研与评审,不断强化科技类资产信用评审和行业分析专业能力的建设,针对重点领域的行业分工,力争优先匹配有相关专业背景的评审人员,提升风险审查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在权益方面,做好长期跟踪、深度研究,做好风险预算模型,将主观判断与量化指标相结合,通过仓位管理降低产品波动,平衡风险和稳健要求。
第三,不断的提高风险监测能力,通过全流程智能风控体系,深度应用数字技术,建设覆盖前、中、后台的全方位数字化安全网,做到系统数据闭环管理,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通过实时监控及分析,加强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实现风险的穿透式管理和精细化识别,助力理财产品稳健运作,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满足感。
实际上,理财净值化转型以来,如何降低极端情况下个别客户出险、资产估值波动对产品净值的冲击,如何扩大对科学技术创新领域的支持,是理财公司共同面临的问题。除了要切实加强投研能力建设和风险控制能力建设,可进一步加大科学技术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应用,考虑到投资科创债是当前理财公司支持科学技术创新最重要的途径,建议建立健全优质企业信用融资担保体系,形成多层次的风险共担机制。此外,希望监管部门继续推动各类资金入市,引入更多具有风险识别能力的专业机构投资者,培育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优化市场投资者结构,提高市场流动性。